大師訪談
我們為您邀請到在ESG領域的大師來分享他們獨到的見解與智慧,陪伴我們在邁向永續(sustainability)的路徑上有良師益友的指引。

關於ESG,聽聽大師的觀點......

本頁內容

台灣人民必須面對的真相

李鴻源老師專訪

李鴻源老師曾經擔任過台灣省政府水利處長、臺北縣副縣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及內政部部長,行政資歷非常豐富,尤其在國土規劃上的專業,有目共睹。在歷任職位上,都留下相當好的政績。李老師在卸下政府工作後,回到台灣大學任土木工程系教授,著書立說,不斷向政府提出建言,議題從國土規劃、災害應變、內政體檢、國策建言等等,錚錚之言,無不體現其憂國憂民、孤臣孽子的心情,讓人感動。

在台灣目前正面臨ESG海嘯的衝擊,李老師也從他的專業,用這段訪談帶領我們看到台灣今日真正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我們來聽聽李老師怎麼說……

善用中道領導力落實永續治理

陳樹老師專訪

陳樹老師曾經擔任過財政部次長、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兼院長、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治理1.0,以及CSR報告書,都是陳老師在金管會任內所推動的。陳老師目前是中華中道文化領導總會的理事長,致力於推動企業引入中道領導力,讓企業能找到永續發展的根源,做出其最適選擇。

ESG這個議題沒有人是局外人,今天你不投入,明天你可能就出局了。而要把ESG做好,那麼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企業主的真心投入。只有企業主這個「首」起心動念了,四肢才會動起來,這就是「道」。而這也正是中道領導文化的精髓。陳老師說,企業領導是公司董事會與高階主管,對於願景使命、理念價值與策略團隊的具體展現。企業領導人若能善用「中道」來經營企業,可強化良善領導力而達到自利與利他的結果。這正是ESG永續治理的精神。 

服務業的ESG解決方案一條龍服務

許添財老師專訪

許董事長針對要如何提升台灣服務業的高附加價值以及市場的競爭性,提供了具體的作法。從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可以知道,2020年服務業佔台灣總體GDP約62%;就業人口數,佔我國總就業人數的6成左右。雖然國際間在ESG浪潮的席捲下,台灣的上市櫃公司、排放大戶、與國際接軌的供應鏈或是需要出口至歐盟的企業,紛紛都已著手進行導入ESG的各項活動與執行,對台灣許多中小企業而言,或許此刻跟您還沒有關係,但是相信愈早做好準備的企業,將有機會在這一波新的浪潮下脫穎而出。

商研院本身是一個國家級的服務業研發智庫、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同時也為服務業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希望在這一波ESG的浪潮下,商研院能夠為服務業開創新的藍海,也期許商研院能夠跟永續國際公司在”ESG一條龍服務“的合作上,共同攜手、共創服務業的美好未來。

財經媒體眼中的ESG,你被看到了嗎?

陳碧芬老師專訪

陳老師從2015年就寫出第一篇有關ESG主題的報導。她以財經媒體的身份,追蹤跨國金融企業母公司從制高點來看ESG,並觀察其對ESG的作為。

外商的金融體系已經將ESG融入他們的日常業務活動當中,不論是金融商品、貸款、存款業務等等,都涵蓋了ESG的構面。並運用環境金融商品擁有的催化劑、影響力及追蹤(audit)能力特性來帶動台灣的企業加速轉型低碳科技,朝向永續的目標前進。我們國內的金融機構,也勢必風起雲湧,將呈現一個不同的樣貌。

我們所有企業的發展與金融機構密不可分,金融體系的改變,也一定牽動企業的改變。企業不僅需要金融服務,而且,企業在做綠色轉型時,金融更可以幫助企業突破很多盲點。如果企業不趕快轉變觀念、跟上腳步,還停留在舊有的思維中,那麼在未來的商業環境裡,將會寸步難行,更別說要永續經營了。

品質、經營管理三構面與ESG

盧瑞彥老師專訪

盧老師是第六屆國家品質獎個人獎項的得獎人,後來也擔任18屆的國家品質獎評審委員。因此,對於品質的概念自然是信手捻來、侃侃而談。

在訪談中,盧老師從人、事、物對應到情、理、法,再從情、理、法發展出文化、框架與方法,最後融入了ESG 的觀念,成為一張完整的品質與經營管理三個構面的思考框架

此外,盧老師也為大家澄清了幾個疑惑,如百分之百的檢驗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效果?無缺點能做得到嗎?一分錢一分貨,是不是花錢多品質就好?有了ISO驗證,是不是要再做TQM?等等問題。

以盧老師這麼豐富的成就與經歷,一定有許多值得傳與後輩的智慧。讓我們聽聽盧老師怎麼說。

ESG下的資訊安全

張心玲老師專訪

張老師最近15年都活躍在資安領域,更是國際著名資安方面的組織FIDO聯盟的台灣分會主席。

張老師特別強調「資訊安全」工作就跟ESG一樣是一種永續的工作,必須一路持續下去。在組織設計的初始就必須把資安的要素一併考慮進去,就好像房子在打地樁的時候,房子安全的考量就已經放進去,而不是走到最後面應用端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出問題、那個也出問題時再來補強「資安」,到那個時候都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在Internet的架構上,盡量做好自身的安全,這樣我們個人、企業、社會,以及政府才能夠長長久久,永續、平安。

聽完張老師訪談的內容後,你一定會驚訝於以張老師文科生的背景,竟然能介入這麼高階的科技領域。

化危機為轉機-企業如何藉由碳管理提昇永續價值及強化競爭力

鮑柏宇老師專訪

鮑老師在「永續」這個話題上,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全球而言,都是難得一見的專家。他曾經擔任SGS集團全球永續發展部經理,協助SGS集團推動永續管理相關的第三方查證工作超過20年經驗。服務過的稽核案件,就超過兩百件。

台灣的企業在面對全球低碳、碳中和,以及淨零排碳的壓力與挑戰下該如何因應?尤其對無論是在財務、人力,以及技術面相關的資源上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鮑老師提醒台灣的中、小企業,此時此刻,更應該積極地去思考因應的對策。

鮑老師基於他幾十年的實務經驗上,給中小企業一個比較務實的建議,就是先盤點組織內部的相關資源,然後抓住重點,像是找出碳熱點以及如何對應的碳管理重點,而非全面性的應對。鮑老師這段珍貴的建議,無疑是給目前尚找不到應對方向的中小企業一條務實的路徑

碳權是最佳的減排推動力

廖學詠老師專訪

「碳權」是什麼?「碳權」的概念又是怎麼來的?碳權有哪些種類?其來源為何?而一個沒有實質物體的空氣價值(碳權)要如何被認定,以及要如何交易?目前全世界有哪些平台可以做碳交易?相信台灣很多企業都急著想知道。

廖老師是台灣少有實際操作過國際碳權買賣交易經驗的專家,經過他處理的碳交易就將近2,000萬噸。他指出,無論是SDGs或是ESG,政府都必須要有政策的落實、與執行的行為,減排及碳權才會產生。他對台灣政府以及企業提出的建議是:「碳權是最佳的減排推動力」,因為碳權是一種鼓勵的工具,越多的碳權就代表越多的減排。

讓廖老師帶我們從他實際的參與與觀察的角度來了解與碳權相關的重要概念與實務。

ESG的治理

何毅夫老師專訪

在企業輔導界甚具名望的何老師在談到ESG的「治理」方面,提到有好多面向都必須要清楚地揭露其做法。這些面向是:董事會、工資、所有權、倫理、反競爭、稅務透明化(也就是反貪污)、防止企業及金融的不穩定。這些面向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要如何做好這些事。要做好這些事,除了強化認知外,就是要有一個系統(流程管理)。系統要與國際接軌,就是ISO9000、ISO14000。這些標準的重點流程管理,都必須被導入「治理」這個部分。

何老師強調,導入ISO系統最重要的是流程,沒有流程就沒有管理。ISO做得好不好,只有5 個字:說寫做一致。說到的就要有紀錄,沒有記錄等於沒做;有寫出來的,就是你的標準,做到了,ISO就成了。流程是基底,基底有了,ISO才能落實,ISO系統落實後,那麼ESG的目標就能做好了。

區塊鏈會計切入碳足跡追蹤

陳兆伸老師專訪

一直以來,會計師是做為企業守門員的角色;在經濟上,也扮演經濟警察的角色。這些角色都是過去社會給予會計師的公信力。而在未來,從財務報表的簽證方面來看,會計師在ESG的浪潮中,在增加的第5張綠色報表上,也必然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諱言的,過去有許多企業為了提升形象,委托公關公司來處理其CSR報告,但卻沒有用心去落實報告內容。然而,在ESG的浪潮壓力下,企業除了第一年的CSR報告外,每年還要持續追蹤其改善績效。因此,企業已經不得不落實CSR的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師要如何反應,並採用哪些策略與中小企業共同迎向未來的環境?我們來聽聽陳老師如何導入區塊鏈觀念,來增加財務簽證的可信度與效率。

碳中和建築與淨零生活

李國冬老師專訪

在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已經是全世界的共識。而在「碳中和建築」被高度倡議的同時,台灣的建築行業似乎不是很主動在面對這件事,甚至以為如果引進碳中和建築,可能造成建築時間延長、預算增加,以及干擾到許多經常性的工作流程等等。李老師認為這些可能都來自於不太了解而產生擔心、排斥,甚至抗拒的心態。

李老師指出,我們都擔心自己的亞健康,卻不太關心我們居住的這個環境的亞健康。因此,他要呼籲大家,甚至政府,建立更健康的心態來面對全球暖化而衍生出來的責任。共同推動「碳中和建築」與「淨零生活」的全民化。

我們一起來聽李老師如何詮釋「碳中和建築」與植入「淨零生活」,讓我們對未來建築的樣貌以及生活的型態有一個超前部署的心態。

落實節能減碳、企業名利雙收

王茂榮老師專訪

台灣目前的綠電幾乎98%被買走了,企業未來要如何去面對「碳中和」,王老師提出了另一種觀點,就是從節約能源這個領域來做。企業把能源省下來,那麼要去中和的這些碳排,或是要出去買的綠電,自然就會減少下來。與其去考慮開源,不如先從節流做起。

然而,台灣目前大部分的企業對自己能源的使用狀況都不是很清楚,即使全台灣3,800多家能源大用戶,也只有不到一半的用戶裝有能源管理資訊系統(EMS)。根據王老師的經驗估計,大部分企業其實都有節能30%左右的潛力,也就是說,如果一家企業一年有一億的能源使用量,事實上是可以節約3,000萬的費用。因此,節約能源是企業投資最好的選項之一,值得去開發。因此,王老師指出,踏出節能的第一步是讓資訊透明化,有數據才能管理,才能找到節能機會點。

王老師用節能優等生台達電的例子來說明,相信企業都能從王老師的分享受益。

RE100與ESG潮流下的企業競爭力

畢婉蘋老師專訪

全球已經有超過128個國家公開承諾在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身為代工大國的台灣就首當其衝。台灣產品能否順利外銷到世界各國去,做到零排放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課題。然而,台灣的電力結構80%以上來自於石化燃料,因此,台灣用的每一度電的碳排量高達509克,位列亞洲前茅。在將來計算碳足跡和碳稅方面,台灣產品就會很吃虧,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全球有超過300家大企業(如apple、Google、Amazon、Meta、台積電,規模相當於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加入RE100組織(加入的會員必須公開承諾在2050 年前達成100% 使用再生能源),其中畢老師任職的日益能源就成功地協助台灣三家企業加入該組織。

身為能源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如太陽能光電開發與建置、國際再生能源憑證銷售、投資特許的售電業執照),Green For Everyone是日益的理念。畢老師說:一人一陽光電廠,我們就可以為地球降2°C。我們聽聽畢老師怎麼說……

碳盤查制度與執行流程簡介

林文華老師專訪

林老師長年在節能減排上的實務經驗,用很簡單的語言,讓我們毫不費力氣就能瞭解了「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的流程與範疇,讓即將要投入ESG工作的企業,從設定組織邊界與報告邊界、鑑別直接與間接排放源、設定基準年排放量計算與量化、建立盤查清冊、擬定減量行動、將盤查文件化、報告書初稿製作、執行系統運作及紀錄、內部稽查及矯正、外部查證、系統修正改善,到高階績效審查這些完整的盤查流程有一個系統性的概念。

此外,林老師也對「碳足跡盤查」給大家一個清楚的概念說明。當你聽完林老師的18分鐘說明,相信你對當前台灣最當務之急的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盤查,以及這兩種盤查性質有什麼區別,就會有一個完整的架構概念。

預防保健新生態

李嘉華老師專訪

前英業達集團溫世仁先生從事於利用網路科技來創造利他之事的過程,李老師一直是溫先生的臂膀。李老師感嘆溫先生這種雄才大略的英才,因忽視了健康而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因而萌生了希望將物聯網應用於預防保健上,以期為社會減少像溫世仁先生這種人才殞落的憾事。

李老師從氣象預報中得到了啟發,將台灣科技長項,像是感測器技術,加上手機的普及、5G技術的成熟、邊緣/雲端運算等等環境的齊備,以及他在電子科技所學到的經驗統合應用在健康預報的宏大目標上,以盡其回饋社會的責任。

李老師更呼籲企業主都能更主動重視員工的健康,也讓員工對其健康更負責任、掌握自己健康的主動權。讓企業能應用科技,來為其ESG中的S(Social,社會責任)加分。

知易行不難談ESG

芮嘉航老師專訪

永續是專業的,也需要不同領域的人士來合作。芮老師希望大家不要那麼害怕ESG,勇敢的踩下去。現在ESG被搞得太複雜了,以至於有心要做這件事的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CSR的核心是利益關係人,但ESG的核心不但要保護地球、做到社會公益,還要創造出一個新的競爭力出來。這個新的競爭力,我們稱之為永續競爭力,這才是做ESG的核心。所以,當你去思考透過ESG可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這時,你就不會擔憂ESG的問題了。

ESG是個「善經濟」的新模式,想透了之後,其實ESG是「知易行不難」!

企業如何啟動ESG

曾國棟老師專訪

企業要如何啟動ESG? 曾老師身為年營業額7,000億集團的永續長,現身說法,真實呈現企業面對ESG浪潮的實際情況,以及要如何做,才有可能在這個大趨勢下成功地脫胎換骨,成為永續經營的典範。

曾老師提到,過去企業的CSR報告,都會強調如何做公益,但現在,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做到永續經營這個更高層次的目標。有了這個目標,企業必須要涵蓋進來考慮的面向就很廣了,因此需要做改變的事項就非常的多。有了這樣的考慮,才能發展出一個好的ESG政策。而這個政策要能成功,就必須從企業最高層主管思維的改變與支持開始,形成高度共識的組織才能推動。

而啟動ESG對企業有多重要?我們來聽聽曾老師怎麼說……

對於ESG應建立的認知

陳松興、林文華老師專訪

自2019年後,這個世界開始大幅度的轉變。過去這兩年來,除了疫情帶給我們的影響外,一個巨大的變革,以不明顯的方式悄悄地發生。也就是ESG,像海嘯般向我們襲來。而我們卻有很多產業還在睡夢中,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陳松興教授以及林文華(CoCo)老師常常出現在研討會、媒體上闡述他們看到的未來,並憂心忡忡地給政府及產業界如何因應ESG海嘯許多相當珍貴的建言。我們就來聽聽他們怎麼說……